11月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2024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报告厅举行。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院士围绕“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开讲,深入分析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并与师生们交流互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ag亚游 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剑主持。
本年度国情教育系列讲座6场讲座采取“线下讲座+线上直播”形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学校的师生,以及本市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共同参与第一讲的听课活动。ag亚游-真人ag-亚游平台 2023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23级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在ag亚游 212报告厅全程聆听本次讲座,同步参与国情教育讲座。
科技树加快闪耀,生产力变革提速
从去年开始,科技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如上海微系统所的“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上海交大的拉曼光谱突破等等。特别是,随着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给各行各业、甚至是各个研究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机遇。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从关键的突破期进入对社会具有更广泛影响的新阶段,也让我们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产生了更多思考。”丁奎岭从案例讲起,指出科技创新与技术革命是推动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把准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丁奎岭在讲座中强调,本质要抓住和理解“新”和“质”的内涵,“用通俗的话去讲,它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是新的,创新是其关键的核心要素。质,指的是质优,是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它一定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丁奎岭结合经典论述深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国家、上海及高校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剖析了科技创新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
丁奎岭强调,上海交通大学要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上做排头兵和先行者,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发扬创新精神,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落到实处。
校地共生共荣,探索未至之境
上海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其具备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开放优势,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学生,促进学术思想的跨国界交流,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基础,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丁奎岭说道。
丁奎岭提到城市和大学的共生共荣,特别谈到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开展新模式建设的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源,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大学不仅要成为科技创新领域发展重大难题的解答者,还要成为新兴学科前沿和产业未来方向的引导者,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孵育引领性原创成果。交大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建设世界创新高地。”丁奎岭介绍了上海交大着力构建基础研究的“新模式”,他从新体系、新布局、新模式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128年发展历程,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缩影。
展望未来趋势,交流成长成才
“中国当前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时期,中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丁奎岭引用戴立信院士说过的话,指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青年学子生逢其时,正是尽展风采的好时代。
他勉励青年学子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勉励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积极拥抱新技术,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性地为党的新闻事业服务。“我知道参与本次讲座的师生,部分来自新闻传播学科。在今年的的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我以‘争做科技传播的领跑者’做了一个报告,其中谈到我对科技传播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理解,其中大众化就是多渠道、多方式地触达群众;专业化就是要练好内功,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国际化就是要‘走出去’,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要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投身科学,把探索未知、服务社会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丁奎岭强调,作为未来媒体与传播领域的生力军,大家要学会“站在未来看未来,而不是仅仅站在现在看未来”,要具备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
2027年国际科技传播大会将在上海举办,将首次发布人类科技传播发展等相关报告。在丁奎岭看来,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可以为全世界的科技传播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体现。”他强调,我们很多同学将步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勇敢追梦、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把握时代机遇、勇攀科创高峰,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为全世界的科技传播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绿色发展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交流互动环节,丁奎岭与现场师生围绕“新质生产力的趋势与变革”、“新质生产力对中国传媒领域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关心的问题。在回应同学提问“未来五年内,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趋势或变革是什么”时,丁奎岭说,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智能化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管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将成为主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新三样”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绿色力量,他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讲述了“绿色发展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的故事,高性价比源于技术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丁奎岭与同学的深度互动,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据悉,“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于2018年开办,至今已办六期。今年,第七期讲座再做创新,邀请六所高校主要党政领导轮值主讲,面向六所部校共建高校师生集中授课。此次交大专题讲座是2024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二讲,旨在通过校领导专题讲授,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
听课心得
11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学院,观看中科院院士丁奎岭的以“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讲座直播。一开始,我对“新质生产力”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充满了疑惑,但随着讲座的推进,我逐渐感受到了它背后的深刻内涵和巨大影响。
丁院士从“时代与机遇”“实践与探索”“展望与思考”三个方面向我们全面介绍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也是今年在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丁院士从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他提到,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突破,更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它打破了传统生产力的束缚,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新质生产力还促进了产业升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丁院士不仅从理论和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还以他个人对火车几十年变化的亲身经历为例,生动而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近些年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实际应用。院士回忆起他年轻时乘坐的火车,那时还是绿皮车,速度慢、设施简陋,旅途充满了疲惫和不便。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火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绿皮车到红皮车、蓝皮车,再到如今的高速动车组,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设施越来越先进,舒适度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讲座中,丁院士还强调了它对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它也推动了人们观念的更新,让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生态环境方面,新质生产力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的发展,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聆听讲座之后,我深切体会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地位及其迫在眉睫的重要性。这一概念已不止于学术讨论,而是成为我们当前必须正视的关键课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必要积极适应这一变革,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和技能水平,为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新质生产力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诸如就业结构的调整、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并致力于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新质生产力的进步同样离不开我们共同的努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相关方需携手并进,共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23级编辑出版学本科生 白雨桐
这次以科技为主题的国情教育讲座,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讲座围绕“科技生产力”这一主题,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上海交大的实践探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特别是讲座中提到的“新质生产力”概念,让我印象深刻。我认识到: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颠覆性的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创新能够打破传统束缚,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闻学的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要敏锐地捕捉科技动态,准确地传递创新之声。同时,我也要在大变局中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跟随科技发展的洪流,讲科技领域最新成果融入新闻报道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3级新闻学本科生 先星玥
此次国情讲座中,我对老师介绍的“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印象最深刻。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概念让我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生产力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全面革新。同时,老师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讲座从世界、国家、上海高校到个人层面,全方位地分析了世情国情。身处上海的我们,如何与国家一道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我们的行动和选择都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世界各国家的主要动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增强了我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心。我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力量,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3级新闻学本科生 葛润鑫
本次讲座主题为“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丁奎岭校长在会上提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中国在顶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提升新质生产力十分有必要。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诸多新成就。基础前沿研究新突破、战略高技术新跨越、创新驱动发展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新进展,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后,丁奎岭校长提到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实施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作为传媒学子,应当成为信息的掌控者,为全世界的科技传播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23级编辑出版学本科生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