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下午,主题为“出版史研究的史料和方法”的学术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ag亚游
2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ag亚游-真人ag-亚游平台
晨晖学者朱琳主讲,二十余名师生线下参与。朱琳老师在讲座中不仅深入探讨了出版史研究的多个维度,还分享了个人的研究经验和心得,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
讲座伊始,朱琳老师向在场师生们汇报了近期的学术成果《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一书,借此表示出版史研究的核心在于史料的搜集与运用。她强调,史学研究者必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站在先贤和导师的肩膀上,对出版史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一、选题:题目的大、中、小
朱琳老师提到,选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适中的度量,既不能过于宏大而难以驾驭,也不能过于微小而缺乏深度。她倡导“小题大做”,即通过小的议题来探讨和回答更大的问题。
二、史料:史料类别、获取/检索途径、如何使用
在史料的搜集与利用方面,朱琳老师分享了她的独到见解。她指出,史料的多寡对研究有着重要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资料越详实对研究越有裨益,例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史料固然丰富,但也对近代史学构成了一定的制约。朱琳老师建议研究者在搜集史料时,应采取“竭泽而渔”的原则,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原始材料,并优先使用一次文献,避免过度使用二次、三次文献。同时,她还建议学生们在研究中善于利用现代工具,如公共数据库,以提高研究效率。
朱琳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副文本的重要性,即辅助性文本在出版史研究中的作用。她解释说,“副文本涉及出版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包括出版机构、作者、读者等,这些主体相关的史料都是研究的重要资源。”
三、方法:闭门与交流圈
关于史学研究方法,朱琳老师强调了研究路径的选择对于撰史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她鼓励研究者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在研究中保持整体观,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她认为,虽然专题研究有其价值,但研究者应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探索,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朱琳老师还提出史学研究者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即依据现有的史料进行分析、推理、补充的能力,这也是提升撰史能力的重要因素。
朱琳老师对于出版史研究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无疑为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相信通过学术交流,将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出版史研究的行列中,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繁荣发展。我们期待朱琳老师未来更多的学术分享,也期待我院师生能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更多的成就。
文字|候阳
图片|王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