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亚游

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从传播学子到高校辅导员的非典型求职经历

发布时间:2020-04-03浏览次数:6028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如何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在你的脑海里

对于高校辅导员有着怎样的典型想象?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周笑佳学姐分享她从传播学子到高校辅导员的蜕变故事,让我们从学姐非典型的求职故事里探寻那些典型性吧。

分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

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经历对工作的帮助

实习经历

求职过程及面试技巧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文章有点长,请同学们自取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周笑佳

16级传播学硕士

签约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辅导员

求职心得: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一、首先想请学姐分享一下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和初心

认识你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

我觉得行业的选择比第一份工作的起点、薪资重要很多,它决定了你的专业领域和发展路径,可能你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都要在这么一个“圈圈”里摸索,所有的经验技能都围绕这么一个“圈圈”去积淀,换一个“圈圈”需要的成本非常大,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认识你自己”就显得尤为关键,你的优势是什么?什么能带给你意义感以支撑你战胜每一份工作中都必然存在的苦痛劳累?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求职中保持方向感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想将华师大的师范特色与ag亚游 的媒体思维相结合,立志成为一名具有媒介基因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是十八岁来到华师大就读的初心,传播,是七年间受惠于师长同窗而建立的专业壁垒。而辅导员的职业,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践行“教育+传播”比较理想的选择。我也想将辅导员的工作当做一次对青少年群体文化心理展开的田野调查。

当时,因为时间上的一些原因,我没能参加华师大辅导员的笔试,但比较顺利拿到华理商学院的辅导员offer。虽然还是对母校有永恒的眷恋,但换一个环境,也开阔了我的认知,收获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当时就业目标比较明确,我没有去投递太多其他行业的简历,所以手头没有几个offer。对求职满意度的考察是以你最后选择的offer为对象的,而不是你拿到了几个offer。所以,大家在求职过程中有方向感,什么是Plan A,什么是Plan B,要好好思考一下。


二、想请学姐分享一下,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经历对日后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

我担任过16级新闻传播学大类的兼职辅导员,因为在华师大待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也常常为班团出谋划策,曾经是一份已经退出师大历史舞台的勤助类报刊的编辑组成员。我周围的师大朋友,在校学生工作的履历都闪闪发光,相对而言,我的相关经历算是乏善可陈。但比较幸运的是,朋友们经常和我聊学生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惊喜和困惑,我每次都非常感兴趣,听得异常认真。所以,我应该算是一手经验相对不足、二手经验绝对丰富的选手。非常感谢在华师大朝夕相处的那群人,他们学生时代的很多想法、灵感至今影响着我的实际工作,谁也没有想到,彼时闲聊中的分享,给予现在的职场菜鸟一种“遥远”的指导。

所以,无论你拥有多少学生工作的title,和信息密度高的人多交流、做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想,都会给你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回馈。


三、请问您有过哪些实习经历呢?以及当时为什么选择从事这方面的实习呢?

学校行政单位的实习经历,帮助自己了解学校运行的逻辑

我本科期间,有在外企实习过半年,学到一些东西,但感觉自己还是喜欢和学生、和年轻人打交道,还是更认同教育的价值。后来,我主要是在华师大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的“三中心”、文科院实习过,加上兼职辅导员的经历,高校的党委、教学、科研、学工部门我基本都有那么一点儿涉猎,我可能没能完全掌握任何一个系统的全貌,但它们帮我一点点搭建了高校行政的地图以及背后的逻辑。

搭建的过程中,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雷启立教授,为我提供了一些平台和机会。雷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也一直秉承高标准、严要求,我偶尔胆怯,时常顾虑,不善于主动找老师讨论实习的感受,但雷老师却时不时提点我,现在看来,那些曾经的只言片语都是实习收获的画龙点睛。党委宣传部的吴潇岚老师,ag亚游 的辅导员吴烨茜老师、李浩老师,他们都有真诚地和我交流过有关高校工作的感受(虽然很简短,他们可能不太记得了,但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你永远无法完全参透手头的工作之于未来的意义

说实话,当时在高校实习这一块儿,我并没有特别的规划,只是因为想在高校工作,所以,有高校的实习机会就都去尝试一下。选择去实习以及实习期间的我知道这些实习肯定会带给我收获,但真正参透它们之于我的意义,却是在我正式参加工作后。

我是学院学风建设矩阵的负责人,华理是理工类院校,坊间流传“学在华理”,学风建设是这两年华理学工系统的重点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依托学校的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开展。在华师大的教务处实习时,我恰巧参与过大学生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的工作。有趣的是,虽然都是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但一个挂靠在学工部,一个挂靠在教务处,出身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相参照也赋予我很多新的想法,后来,在学工部的内部会议上,我也分享了这其间的一些感悟。

另外,因为疫情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线上课程取代,刚开始的两周,很多学生都存在不适应网络课程而抵触学习的心态。因为在教务处的实习经历,让我接触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关业务,2018年华师大的大夏学堂正在酝酿和壮大中,围绕“翻转课堂”而展开的布局、培训、研讨让我对线上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成为作为辅导员的我在解答学生困惑、安抚学生情绪时的思想来源。

其实,在教务处实习的那段时间,跨越了研三的9月至来年3月,是一段白天去实习、晚上改论文的日子。诸事悬空未落定:论文磕磕绊绊,屡屡遭遇瓶颈;手里没有一个心仪的offer;看着同窗们论文定稿、手握签约,心里也渐渐开始慌张。

但现在回头看,冥冥之中的呼应与串联似乎都在指向那句颇具安神功能的营养鸡汤: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放手去折腾吧,现在的一切都在孕育一种你未来的可能,你未来的每一次惊喜大概也早就在你学生时代埋下伏笔。


四、请问您求职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可否详细介绍下从投递简历到拿到offer的全过程?在求职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面试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先去华理的应聘系统中填写简历,华理在这一方面非常严谨,每一项履历都需要文件证明,所以,大家要提前将成绩单、学历证明、四六级成绩单、重要的证书扫描;其次,根据通知,参加笔试,建议大家求职前都准备一块儿手表,以备不时之需;最后,笔试通过后,需要参与一轮校面,部分学院还会自行组织学院面试,我当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只参加了校面,便被分配到商学院。

准备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据此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关于面试环节,首先,自我介绍是唯一能准备且一定能用上的部分,一定要熟练、忌磕绊,对着镜子和其他同学多练几遍,在地铁、食堂、闹市等混乱的场合不受干扰地复述几遍,正式开始自我介绍时,要面带微笑、放缓语速、落落大方,最好时不时环视一下所有面试官;其次,自我介绍要干脆利落、详略得当,不重要的信息干脆不说,否则只会淹没你真正的亮点,另外要合理利用数据,数据是在口头传播中最能抓人耳朵的元素;再次,要准备一份“长版本”自我介绍,和一份“短版本”自我介绍,根据时间要求进行现场选取;最后,自我介绍的内容其实是具有引导性的,你透露的信息其实是在引导面试官问接下来的问题。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自我介绍中涉及的信息点,预想一下面试官可能会问哪些问题,然后做一准备。至于面试时没有准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一部分可以绕到你准备过的内容上,绕不到的部分就要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啦,应变能力的基础是思路清晰,用“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最后”的句式,可能会加分不少。

分享一下我当时面试华理时准备一则“短版”自我介绍吧:

很高兴能进入华理辅导员的面试环节,首先请允许我从四个方面简述我为什么喜欢并能胜任辅导员的工作。

首先,我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强,本硕七年获得四次国家奖学金;

其次,我乐于助人,办事靠谱,年年被师生民主评议为班级唯一的优秀学生;

再次,我具有兼职辅导员经历,认同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对学生工作富有热情;

最后,我是传播学文化研究方向出身,能拍会写,对大学生文化心理、思想政治传播既有理论上的洞察,也付诸实践的可能。


五、往年研二的同学早已返校实习,但现在由于疫情很多人无法回到上海,您认为在家期间同学们能为今后的求职做哪些准备呢?

进行职业规划,查漏补缺

我觉得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然后去搜罗一下相关公司及职位近两年的职位描述,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何突围,想想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查漏补缺。

提早准备论文

另外,研二的同学们一定要提早准备论文,开题报告写得扎实,逻辑通顺,框架完整,资料详实,将有利于后面的文章撰写,9月份之前把论文搞定的同学,就已经赢在求职的起跑线上了。


六、对于尚未开始实习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居家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一方面,不必要过于焦虑,特别是原计划研二下学期再开始第一份实习的同学们。焦虑产生不了任何价值,是所有状态里最无用的,甚至不如吃好睡好,为毕业季养足精神;

另一方面,求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只有“实习”这一项,英语能力、写作技能、摄影摄像等的培养才是“台下十年功”,大家可以利用这段居家学习的时间,好好沉淀一下自己。


本期的分享到此结束,大家是否对高校行政岗有了进一步了解?

如果有相关问题未得到解答,请在推文下留言,我们将整理后在最后一期推送学长学姐们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