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午,ag亚游 院长午餐会博士生专场在105教室进行。ag亚游 院长王峰、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杜彬彬、副院长肖洋、研究生教学秘书许超妍、研究生辅导员何柳萍、吴烨茜与博士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一同讨论象牙塔顶端的经验、困惑与解决路径。
问:当前青年学者发论文面临的阻碍较大,尤其是博士生投稿好像不太受期刊编辑重视,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答:博士同学发表论文确实很不容易。学院正在努力给大家提供帮助,我们定期邀请重要期刊的编辑来和同学们交流,比如新闻传播类的顶级刊物或是对博士生来说门槛不会太高的C刊等,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有意向投稿的论文分享给编辑,请期刊编辑为博士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发表建议。之后学院也会邀请刚毕业在高校就职的博士生做朋辈分享,给大家提供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的机会,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问:我是博一的学生,感觉大家都在积极为论文发表做准备,但我自身基础较薄弱,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就某个问题进行延展性阅读,请问这是值得的吗?
答:发表论文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急于一时。有的同学本科阶段就能发表,有的同学要到读博后才开始产出成果,都是正常的。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一定要投入固定的时间去阅读和积累。我们学院的卞冬磊教授,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上午在图书馆阅读期刊时手抄笔记的习惯,这对我们理解某一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同行研究脉络和找出不同选题间学术链接都会有帮助。
问:我们在写完论文初稿后,要改到什么程度去投递才比较有竞争力?
答:这需要在学者、专家、主编的帮助下经历反复修改和打磨之后。前面讲过,学院邀请来各大期刊主编,大家可以借机和主编交流自己的论文,哪怕自我认为论文觉得还不成熟也没关系。另外,多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参会接触更多的主编和不同研究方向学者。学院为博士生提供在读期间每人两次的参加学术会议的资助,大家一定要勇于拿出自己的文章提交会议论文和学者们交流。
还有一个技巧,目前学界的很多刊物比较缺热点文章,他们会在征稿前发布热点选题,如果你还没有确定好选题的话,不妨先在期刊的热点选题中锁定一个目标,这样能够提高中标率。
最后,大家一定要自信,并不是越年长的学者论文写得越好。相较之下,博士生能够更加投入在一篇文章上进行打磨。下得功夫越多,越能看见C刊的边界。
问:我是博一新生,入学后我的导师建议我每天保证500字左右的内容输出,但我感觉有些困难。有点好奇其他博士同学每天的学习情况,担心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节奏。
答:刚开始无法保持每天定量的输出这很正常,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建议大家先找一个短期的目标,然后再一步步向更高目标靠拢。希望大家有耐心,不要着急。
在潜心学术的同时,大家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读博尤其到后期对体力精力的要求很高,趁现在科研强度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多培养一点兴趣爱好,等将来学术压力增加的时候,能够有一个纾解压力的渠道,这对论文产出也是有帮助的。上海有非常丰富的场馆和文化资源,大家可以结伴出行,促进互动,保持节奏,释放压力。
问:我的本科专业是环境信息方向的,硕士期间是学习人文地理方向的,目前在做新闻史方向的研究。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理科的研究思路以及方式和文科不一样,请问该如何在研究中做好学科交叉和平衡呢?
答:你这种跨越式的学习经历很不容易。理科更多的是接触大数据,是从远观的视角进行研究,而文科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周围的微观研究。你如果能将本科或硕士的研究方向作为起点,延伸到新闻的某个领域,应该能找到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对你未来的学术道路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我们学院也有老师是做文理交叉研究的,你可以多向他们请教。
问:我现在是博士二年级,目前有一篇小论文待发表,还有一篇在修改中,接下来准备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不知道当前进度是否可以让我顺利毕业?
答: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时间表来对照,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接下来的论文开题要好好准备,最后毕业不顺利的同学都是因为开题阶段没打好基础,中途换题或者修改较大。不过遇到困难也很正常,博士同学学术经历很少是一帆风顺的,大部分都会经历坎坷,在遇到困难时要调整心态,不要气馁,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