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石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国际传播与外交礼仪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和外交礼仪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际传播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积极形象的能力。
1.提升学生对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的认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逻辑与意义。
2.培养学生在实际国际交往中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传播中国正能量。
3.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让学生从多元文化视角理解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表达方式、技术手法、思维逻辑和文化内涵,探讨这些要素如何影响国家形象的建构成效。重点分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呈现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方面的成功与不足。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例如成功宣传片的传播理念及核心价值观的呈现方式。分析欧美国家宣传片为何更易被世界接受,以及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外宣工作面临的挑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西方社会理解和认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在国际传播中减少文化误解、积极展示正面形象的具体策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元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实践演练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讲解、互动、实践与反馈的有机结合。
2.理论讲解
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常识和规范,引导学生掌握国际传播与国际交往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3.案例讨论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国际传播与交往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度。
4.课堂演练
在课堂安排10-15分钟的学生演练活动(或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巩固课堂知识。
5.反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演练成果进行点评,结合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优化表达方式。
四、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播放美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及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学生自主对比分析,初步形成对国家形象建构的认知。
2.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探讨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文化背景、展示逻辑及制作手法,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中西方国家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3.理论讲解
深度挖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宣传片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建立中西方的沟通与理解桥梁。
4.实践演练
模拟国际交流场景,学生练习外交礼仪与语言表达技巧,重点关注如何在国际环境中展示国家、学校与个人的良好形象。
5.课堂总结
归纳国家形象宣传与个人形象展示的作用,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并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
1.情境启发
通过假设学生身处异国他乡观看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展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价值观讨论
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出发,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重点分析其传播特点,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宣传片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寻找优化中国故事表达的路径。
3.实践演练
通过模拟在外留学时的外交场景,学生练习外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强化个人对国家形象的正面展示和宣传。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个人行动传播正能量,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六、教学反思
1.融入全球视野
中国是世界的,世界也是中国的。大学教育需要将自身置于全球体系中,而非与世界对立。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国际传播中“知己知彼”,增强其对国家形象和全球化趋势的理解,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2.趣味性引导
通过生动有趣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对比,引导学生探讨国家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的说教,帮助学生自然切入主题,更好地理解核心内容。
3.现实问题融入课堂
将学生可能在国外交流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融入教学,如外交礼仪、文化冲突等情境,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增强实践性和针对性,培养其应对国际场景的能力。
4.激发学生参与
巧妙融合国家形象、个人形象与价值观践行,通过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并主动思考。
5.唤醒潜能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当学生觉醒时,其正能量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未来教学中,将继续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正能量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