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法律法规》
洪九来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规范意识与法律素养
通过对出版行业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出版行业的规范意识与法律意识,特别是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复杂行业问题,能够科学应对、合法处理,形成正确的出版传播文化观。
2.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辩证理解社会主义出版自由与出版规制、党的出版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树立法治思维和伦理意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出版实践中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出版法律与政策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刚性的出版法律法规与软性的出版政策之间的差异与互补作用,掌握两者在出版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出版行业规范与执法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析出版行业中“有法可依”与“执法实际”之间可能存在的偏差,思考其对出版行业发展的影响与解决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法律适应性:分析新媒体传播条件下法律滞后的现象,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创新应对新媒体出版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辩证关系的理解:学生对出版法律和政策的认知往往存在割裂或混淆,如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是教学难点之一。
行业实际问题的分析:法律与实践的偏差现象较为复杂且敏感,学生可能难以抓住核心问题,需通过案例剖析和引导加强理解。
新媒体挑战的应对:学生可能缺乏对新媒体环境复杂性的深刻认识,需结合典型案例帮助其分析和探索法律与实践的衔接方法。
1.案例教学法
结合国内外出版行业的最新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例如“主题出版的实践与价值”或“新媒体时代的版权纠纷”,帮助学生在实证分析中理解出版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同时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案例剖析中,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法律与政策、规范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法律意识。
2.参与式教学法
分组讨论与专题汇报:将学生分组,围绕“出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或“新媒体出版中的法律问题”等专题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课堂上进行汇报与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法律认知。
3.行业实践法
根据实际条件,邀请出版行业人士进课堂分享案例或经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行业视角。
组织行业调研活动,如参观出版机构或参与出版相关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出版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四、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一)导论:概念与体系
1.内容
出版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体系构成
出版自由的特性与边界
出版法规与出版政策的联系与区别2.思政融入
专题讨论: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出版活动的意识形态功能?
引导学生认识出版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性,理解我国出版活动在传播正能量与弘扬主流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版权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1.内容
版权与版权法的基本概念
版权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版权的法律特征与社会功能
2.思政融入
专题讨论:从版权发展史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时代性与阶级性
通过版权保护的历史演变,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服务于特定阶级利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版权的法律关系
1.内容
版权的客体(作品范围)
版权的主体(创作者、继承人等)
版权的内容(财产权与精神权)
(四)版权的限制
1.内容
合理使用的法律边界
法定许可的适用条件
版权保护期限的法律规定
(五)邻接权
1.内容
邻接权的概念及其与版权的关系
我国法律对邻接权的具体规定
(六)侵犯版权的法律责任
1.内容
常见侵权行为的法律定义与范围
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与赔偿方式
2.思政融入
专题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在日常学习中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版权与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
(七)编辑环节的法律法规要点
1.内容
选题申报的法律与政策要求
出版合同的法律拟定原则
审读加工的法律与伦理规范
2.思政融入
专题讨论:如何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选题与加工等出版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在出版实践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化建设。
(八)印刷与发行的法律法规要点
1.内容
印刷企业设立与质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发行企业的设立与监管要求
书业广告的法律管理规范
(九)新媒体出版中的法律法规要点
1.内容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型法律冲突现象
我国现行法律的应对措施与适应调整
2.思政融入
专题讨论:如何科学运用新媒体创新“主题出版”等正能量?
结合当前热点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索正能量传播的创新路径。
五、教学评价
1.价值观培养与文化认同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出版文化观与法治意识,理解出版行业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追求。课程帮助学生形成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出版传播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
课程设计将思政知识点贯穿于教学流程,通过课前阅读、课堂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和考试考核等环节,建立了可评估的指标体系。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还能在考核中展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思政主题的认同,达到了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教学目标。
3.学科关联与实践引导
本课程为出版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出版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也能够在其他课程中延展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为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六、教学反思
1.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将思政要求与专业知识的自然结合,避免生硬灌输或表面化处理。例如,在讲授版权法或出版法规时,通过具体案例或社会现象引入思政主题,以逻辑连贯、内容贴切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自然感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意义。
2.案例教学的创新性与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更加注重选择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例如,新媒体版权纠纷或“主题出版”成功实践等热点议题,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情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认同,使主流价值观的传递更加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3.考核环节的优化与平衡
当前考核环节更多聚焦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未来将在期末试卷或考核任务中适当增加思政相关内容的比重。例如设计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案例分析题或论文写作,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全面体现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4.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的互动
注重倾听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点时的兴趣点与痛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借助课堂讨论、教学评价等环节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